NEWS

企业要闻

【人物通讯】好学求实的“老白”
——记寺桥项目部设备物资主管白少雄
来源:第四工程公司 作者:伊振天 摄影作者:谢志文 丁连杰 吴传明 时间:2023年8月29日 文字大小:【      

在寺桥水电站的建设项目中,总能看见一个身影,他穿着朴素,不是穿一套老式军装就是一套工作服。他黝黑的皮肤和脸上的皱纹透露着岁月的痕迹,仿佛是他一路走来的见证。这个人就是寺桥项目部设备物资管理办公室主任白少雄,熟悉他的人都称他为“老白”。

学无止境求提升

白少雄1982年毕业于十二局技校,这是他的起点。在那个年代,这已经是个比较高的学历了,然而他并没有满足于此。

1988年,他参加了成人高考,被浙江工业大学录取,继续深造。在浙江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度过了三年的学习生涯。在此期间,他热衷于探索机械领域的技术与知识,曾经同他一块念书的同事说道:“在日常学习中,无论下课时间多早,白少雄总是最后一个离开的。”

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他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专业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到了工作岗位后,他也不忘学习,办公室的灯往往是最后熄灭的。他不断深入学习各种相关领域的知识,先后通过了监理工程师和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拥有市政、水利、公路等多个二级建造师专业的执业资格,在五十多岁的时候获得了市政一级建造师的证书。

学无止境,自始不辍。“他以自身行动证明了一名共产党员对自身修养和专业能力的高标准高要求。”项目领导如是评价道。

主动担当上一线

白少雄自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来,一直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以实际行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尽管老白的职责是设备物资管理,但他常常亲自走上施工的一线。”和他曾经共事过的同事提到。

2022年4月,在寺桥水库工程建设中,因原线路上项目的导流泄放洞施工,导致社会车辆和工程车辆的通行十分不便,项目部决定对花木线进行改造。为解决这一问题,老白主动承担,凭借自己的专业技能,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新桥的建设之路。

改造首先面临的难题就是恢复车辆通行,为方便前往景区和工地的车辆,项目部选择了贝雷桥的设计方案。因其设计简洁且便于拼接,能够快速施工,迅速连接起新旧线路,车辆通行的问题将尽快得到解决。

老白前往现场进行了勘测,详细考察了周围的地形和环境条件。在此基础上,对大桥进行精心设计和准确计算后,决定搭建一条21米长4.5米宽的双向钢栈桥,并与供应商联系采购建材,于2022年7月24日开始架设。

在设计上老白一直心系桥梁接口关键部分,主动联系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检测,确保接合处牢固可靠,能为车辆安全通行提供有力保障。为了确保新桥的稳固,老白付出了大量时间精力,定期组织部门人员对钢栈桥的焊接处、钢架、螺丝固定处等多个关键部位进行检查和维护。

白少雄的同事在他身上看到了许多优秀品质。他对工作的专注和热情,以及他勇于承担、甘于奉献的工作态度,都得到同事们交口称赞。他的努力和奉献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先后多次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生产工作者的荣誉称号。

不说空话做实事

“老白他从来不说空话,只讲实在的东西,做事也只做实事。”一名同他合作了一年多的同事说到。

大雨滂沱,冲刷着大地,连续性的降雨给衢州市及周边地区带来潜在性的问题。在今年6月23日,项目部营地的花木线上,一道15米的裂痕令人不安地延伸着。在经历了一连串强降雨天气后,地面变得脆弱,路面混凝土的稳定性受到严重威胁。老白在清晨前往施工现场的途中注意到了这一问题,面对这一隐患,他果断采取了行动,使用RTK测量仪对花木线的部分路段进行定期勘测。

老白亲自操作设备,逐一测量了裂痕处以及周边路段的地面高程和坡度。通过这一系列的测量数据,便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路面的变化情况,及时掌握路面的稳定性状况。

每天的7至8点,老白准时出现在路段上,利用测量仪对路面进行定期观测,详细记录每一天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记录中逐渐呈现出地面的沉降情况。经过一周的记录,老白发现地面每日沉降2-3公分,这个数据的背后代表着路面存在的隐患。

老白毫不犹豫地向项目部提交了这一隐患的报告,其中包括了自己的观测数据,施工部门随即对那片路段进行了修整。

兢兢业业守初心

严于律己、甘于奉献——这八个字贯穿了白少雄几十年的职业生涯。在他的默默付出下,项目部的设备物资管理工作井然有序。他始终以公司的利益为出发点,在与供货商合作时,常常货比三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力求采购更划算的设备和物资。

老白亲眼见证了一座座水电站的建设,每当他站在水电站的工地前,目睹着那些庞大的机械设备被吊装、安装,见证巨大的水轮发电机组开始运转时,他心中的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

有一分光,发一分热;不为名利所惑,不以功成自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近四十年来他初心不改,默默履行职责,秉持良好的品德,以实际行动诠释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

【责任编辑:韩佳福】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