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要闻
|
|||||
|
|||||
5月20日,随着导流洞闸门徐徐落下,浙江开化水库成功实现下闸蓄水。 这项福泽开化,惠及衢州的民生工程,揽钱塘江于怀中,积攒着造福一方的能量,将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民生效益,为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更多便利与福祉。 开化水库工程地处钱塘江源头,是国家重点推进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国家水网骨干工程,以防洪、供水和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为主,结合灌溉兼顾发电等综合利用。水库总库容1.84亿立方米,多年平均供水量0.52亿立方米,灌溉面积7.95万亩,可保障全县90%以上居民的生活用水,将结束开化城镇居民饮用水从河道取水的历史。 党建引领,攻坚创速 浙江开化水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建设必须无缝衔接。 围绕项目建设堵点难点痛点,项目党支部形成“党建+”模式,以安全、质量、进度、防汛为重点,设立党员先锋岗,成立青年突击队,压紧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安全零事故、环保无投诉。依托水电十二局“建功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重点项目立功竞赛、“创效攻坚 党员先行”等实践活动,凝聚起推动工程高质量建设的强大动能,党员干部始终冲锋在前,创造了“开化”速度,相继实现了一个个重大节点目标。 2022年3月23日,开化水库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2022年9月21日,导截流验收完成。 2023年9月17日,大坝填筑完成,日最大填筑量达1万立方米,填筑总量共229万方。 2024年3月8日,大坝面板开始浇筑,5月20日,大坝面板浇筑完成。 2024年10月22日,通过蓄水安全鉴定,取得了蓄水安全鉴定期间面板无裂缝的优异成绩。 2025年5月20日,顺利通过下闸蓄水验收,正式下闸蓄水。 每一个节点的顺利完成,都凝聚着广大电建人的心血和汗水,项目部以顽强拼搏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和真抓实干的业绩,赢得了参建各方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相继获得中国电建集团“双引双建”党建引领保障一流示范项目、“浙江省水利文明标化工地”“浙江省扩大有效投资重点建设第二批‘红旗’项目”“浙江省水利工程第一批‘党建进工地’典型案例”、浙江省省部属企事业工会“工人先锋号”、共青团浙江省委“成绩突出团支部”等多项荣誉称号,接连被央视、浙江卫视、中国水利等媒体平台宣传报道,进一步展现了水电十二局良好的品牌形象。 数智赋能,科研铸品 在大坝填筑过程中,水电十二局全方面应用自主研发的数智建造综合管理平台,致力打造数字水库样板工程。 通过“数字大坝实时监控系统”,给大坝装上“智慧大脑”,借助IoT感知设备、AI算法引擎、BIM建模和云计算等技术,构建起覆盖“开采-加工-运输-填筑-碾压-补水-检测”全链条的智慧监控网络,实现智慧工地现场的一屏监管。依托智能碾压系统,实时生成碾压轨迹热力图、压实厚度3D模型等可视化数据,当某区域出现异常情况时,立即红色预警,指导施工人员“精准修补”,确保摊铺、碾压质量达到要求。得益于此,大坝填筑完成后,月沉降量完全符合行业控制标准,为后续面板施工打下坚实基础。 面板裂缝问题,一直是困扰业界的“大坝癌症”。作为水库挡水、蓄水的首道防线,混凝土面板是面板堆石坝的主要防渗结构,厚度薄、面积大,直接承受水压力,受到温度和自身材料影响,很容易产生裂缝,严重影响面板防渗效果和使用寿命。 开化水库昼夜温差大,湿度波动频繁,各项挑战前所未有。在面板施工过程中,为打造“无缝”面板,项目法人牵头联合各参建单位成立面板混凝土施工专项攻坚团队,将“卡脖子”难题转化为“闯新路”的积极实践。项目团队与知名高校联合开展了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干缩应力和温度应力课题研究,不仅为面板施工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也将有力支持后续工艺改进和材料创新。 为解决面板非结构性裂缝问题,项目团队在设计上优化、在材料上探索,使用水电十二局自主研发的专供面板使用VF防裂剂与玄武岩纤维“高延性、高韧性、低收缩、低弹模”混凝土防裂新材料,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收缩补偿,极大提高了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使面板混凝土更加坚韧,提升了抗裂性能。同时,在面板垂直缝间增设橡胶板,进一步扩大了面板自由活动的空间,有效缓解了面板在温度变化、坝体变形等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应力集中问题。 在工程蓄水安全鉴定期间,经过浙江省水利厅、蓄水安全鉴定机构等单位严格评审,开化水库工程面板堆石坝未发现裂缝,以“质量优良”的成绩通过验收。开化水库项目数字大坝成果应用获评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工程建设行业信息化典型案例”,荣获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电力建设智慧工程典型案例(四星级)”、浙江省省部属企事业工会“智慧安全优胜工地”等多项荣誉。充分彰显了水电十二局在堆石坝施工领域的拳头品牌优势。 践行“两山”,生态立库 开化水库地处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附近、马金溪沿岸,工程首次将流域生态修复纳入水库建设任务,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严格。水电十二局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创新采用“生态电梯+增殖放流+绿色阶梯”三位一体模式,在钱塘江源头构筑了“防洪供水+生态修复”的新范式。 在水库的溢洪道和厂房之间,一条70米高的升鱼机轨道沿着堤坝已经铺设完成。这条形似电梯的设施,凭借差异化水流速设计,巧妙模拟自然洄游环境,吸引不同鱼种进入集鱼槽,随后通过科学的“引-升-运”流程,助力鱼群成功越坝洄游。 项目部加强与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合作,经过多次水工模型试验,形成了一套包括诱鱼、赶鱼、集鱼和升鱼功能在内的系统性方案,为鱼类洄游提供了科学保障。相较传统过鱼方案,升鱼机系统能适应下游不同水位变幅和流速变化要求,极大提高了过鱼效果,尤其为游泳能力弱的鱼类洄游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生物多样性。 未来,这里将聚焦攻克开化特有、稀有的圆尾拟鲿、原缨口鳅两类鱼种的人工繁育技术难题,每年放流21万尾鱼。同时,配合库区下游17座堰坝、7座水电站的改造,打造出地上、地下相结合的一条约103公里的鱼类栖息、繁殖“绿色阶梯”,构建起鱼类“产卵-成长-洄游”全生命周期保护网络。开化水库还设置了增殖放流站、生态流量在线监控系统,推动马金溪流域生态良性循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项目荣获中国电建集团绿色施工示范工程。 两岸青山如黛,一条绿水潺溪。开化水库还将和国家公园、当地最大的产业经济带——百里金溪画廊诗画风光带相互辐射,系统开发水产业园、生态康养旅游等生态产业发展,有效实现经济效益、民生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责任编辑:周磊】 |
|||||
【打印】【关闭】 |
|||||